國慶第三套人民幣品市場生亂象 揭秘背后內幕(一)
隨著10月1日臨近,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她的六十周年華誕。國慶市場向來是消費旺季,自然會引發第三套人民幣商家高度關注,以至于有“金九銀十”之說,這其中就包括紀念品市場。專家指出,那些商家用煽情廣告不斷“轟炸”消費者視聽覺神經,售價動輒幾千上萬甚至十幾萬元的“新中國建國60周年”紀念品,大部分都和它們所宣傳的價值相去甚遠。用一位紀念品行業內“深喉”的話說,“國慶紀念品市場上絕大部分的東西,其成本價往往只有其售價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收藏品專家則表示,廣告上所宣傳的各種“珍郵”,真正搞收藏的一般都不會買。
國慶六十周年紀念品市場可謂一片亂相,本報在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防消費陷阱的同時,也呼吁行業相關主管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并進行大力度整飭,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現象篇
建國六十周年紀念品充斥市場
知情者指出,當前的建國60周年紀念品市場魚龍混雜,消費陷阱多多,市民要擦亮眼睛。
“全球限量發行僅1949套,收集的都是1949年發行的文物郵票,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買一套留給子孫,比留存折都強”、“建國60周年紀念幣珍藏冊,升值潛力有著巨大空間”、“金玉天安[4.425.24%]門,用黃金、合金、寶石、昆侖山白玉等皇家材質制造……”
自年初以來,特別是7—8月份以來,各種各樣的“新中國建國60周年紀念品”涌向市場,各大報紙、雜志、網絡、電臺及電視臺上,隨處可見上述充滿誘惑的廣告。
本報筆者不完全統計,從電視臺、報紙、網站上就找到了不下二十種“建國60周年”紀念品,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有的甚至高達十幾萬元。這些紀念品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各種貴金屬紀念幣、紀念章,二是各種郵票,三是手表、瓷器等。
“往年也會有很多紀念品出來,但像今年這樣大規模出現并大肆炒作,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廣東省集幣協會的一位負責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能說這些紀念品都沒有價值,但是絕大部分價格都高得離譜,偏離了價值軌道。
另一位接受筆者采訪的紀念品從業人員向筆者透露:“不客氣地說,那些所謂的紀念品,不少東西都是垃圾。其中很多紀念品(收藏品)根本就沒有收藏價值,投資價值就更別提了。”
電視購物和網站成主渠道
每天晚上11—12點前后,從前充斥著手機、減肥美容等廣告的電視購物頻道上,現在多了一個“生力軍”,那就是建國60周年紀念品廣告。
筆者用遙控器隨便換了幾個臺,就能找到多個這樣的廣告,伴隨著導購員夸張面部表情的是相同的煽動性語言:“這套紀念章,未來價值不是幾萬、幾十萬能衡量,傳給子孫將是傳家寶!”“創造了中國郵票歷史100個第一,現在6800元,也許幾天后就是8800元,480張郵票就是480個潛在機會,說不定某一張就是您孩子今后出國的費用”。
“幾千上萬元的收藏品,本來是面對小眾的收藏愛好者,現在的這些電視購物廣告,卻將普通大眾作為潛在客戶,并以投資升值為賣點,顯然已經背離了收藏品的初衷。”廣東省集幣協會負責人指出。
除了電視購物,互聯網也是“建國60周年”紀念品的一大主要宣傳推廣渠道。只要在baidu、Google、淘寶等網站上隨便輸入“建國60周年紀念品”等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相關產品可謂五花八門。很多銷售禮品的公司也在自己的網站上開辟了“建國六十年紀念品”的專欄。同時還有多個客服人員全天在線,通過MSN、QQ等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和購買者聯系。
從事紀念品生意的老板張成(化名)告訴筆者,電視購物和網站之所以成為宣傳的主渠道,主要是因為相關主管部門對電視購物和網站的監管不到位,商家可以極盡宣傳之能事搞夸大、誘導宣傳,且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