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流通38年淘洗兩個品種
第三套人民幣于1962年4月20日發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13種版別,其中1角券別有4種(包括1種硬幣),2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兩次對1角紙幣進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滿版水印,調整背面顏色。
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并舉的方針。在印制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風格。制版過程中,精雕細刻,機器和傳統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紙幅較小,圖案美觀大方。
這套人民幣是世界上最有社會主義特色和創新意識的貨幣,主題畫面緊扣生產力的提高,科技元素豐富。這套人民幣發行時值計劃經濟時代,貨幣發行被以為是直接關系到全國經濟生活和鞏固無產階的大事情。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要求對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都能有計劃地進行。因此,貨幣發行與物資分配,嚴格由中央綜合平衡,全面安排。其堅持貨幣一元化,鞏固獨立自主、長期穩定的貨幣,成為世界上少有的穩定貨幣。
建國以來,五套人民幣已經在市面上轉了一圈,其中第三套人民幣的流通時間為最,歷時38年。1962年4月20日,人行公布,首枚棗紅色1角券紙幣開始發行,之后第一套人民幣陸續面世,直到2000年7月1日正式退出流通市場。
整體上看,第三套人民幣包括壹元、貳元、伍元、拾元四種主幣和壹角、貳角、伍角三種輔幣,共7種面額,全套面值合計18.80元,但其版別卻有9種——其中壹角券有3種版別。人們最為熟悉的則是面額最大的“大團結”,舉國大團結的圖案深烙其心。
大全套的全家福陣容更是龐大,27個成員包括:1分、2分、5分各1張、1角藍字2羅馬、1角藍字3羅馬、水印2角平版2羅馬、5角平版3羅馬、1元2羅馬、1元3羅馬、2元五星水印、5元2羅馬、5元3羅馬 、10元2羅馬、10元3羅馬等。背綠一角及背水一角冠號背綠水印冠字(1)I III IV(134):只要是這三個冠字,不論順序,隨意結合,都是背綠水印。(2)I III VI(136):與上類似(3)X III I(031):這一組與上面有點不同,也是最容易欺騙人。這里面有四個冠字背綠水印,有二個不是背綠水印。除I IIII X(130)和I X III(103),其它的不論順序都是背綠水印。背綠冠號(共160個冠號,其中補號907有有人字的無人字暗記兩種)有人字暗記的123、234、345、456、567、678、789、890、901、012、135、357、579組791組的791、719補號907,共計81個冠號(首發號應該是123,關門號應該是719)無人字暗記的791組的917、971、179、197、913、246、468、680、802、024、124、125、126、127、128、129組130組的130、103補號:907共計79個冠號(首發號應該是917,關門號應該是103),整個背綠的冠號中首發號應該是123,關門號應該是103冠從以上資料看無838冠號
其中能拿出來當做“幣王”的有二:棗紅色壹角券和墨綠色壹角券。談及棗紅色壹角券,萬家馬甸郵幣卡市場的一位賣家視之為珍品,我國第一次干紙印 刷雙面凹屬它,工人自己研制的永不褪色的色粉也被它占了好處,可惜的是,棗紅色壹角券成本頗高,存世1年零2個月,“短命”鈔王轉而化身為第三代“背綠 券”。
而這枚1角鈔票卻由于與1964年發行的2角紙鈔顏色極為相似,僅在市面上流通了14個月便遭回收待遇。其加蓋五角星水印的“背綠券”2008年市價高達1.6萬元,如今已是5萬有余。
較為特殊的是“1鈔2水印”,即在1枚鈔票同時印有五角星、古幣2種圖案的水印,第三套人民幣面世前,這種手法尚未有過先例。如“女拖拉機手”和“車床工人”券開創性的采用了“五角星與古幣”的混合水印,其中的古幣水印形狀極為特殊,在此后的歷枚人民幣中不曾再現。
第三套人民幣的大全套因此倍為珍貴,10年時間里,上漲了20多倍。在第三套紙幣中,單枚價格能達到千元以上標準的惟有“一角背綠水印(正面凸版印刷,背面油墨色為綠色,水印為空心五角星)”、“一角棗紅(背面以棗紅色油墨印刷、水印為空心五角星)”、“一角背綠(正面凸版印刷,背面油墨色為綠色)”。這三種一角幣自從退出流通以來,價格升勢如虹。
而“一角背綠”、“一角背綠水印”,背面圖案中菊花為棕色,兩邊用綠色油墨印刷,非常容易和三套幣中的“二角”顏色相混,發現這個情況后國家開始收回。一角幣是當時最常見的幣種,而當時物質條件很差,極少有人留意收藏,因此絕大部分被人民銀行回收銷毀,造成存世量稀少,這也就是天價“一角”產生的原因。
“一角背綠”和“一角背綠水印”于1966年1月 10日開始對外發行,到1967年10月1日開始陸續收回,流通時間僅為1年零9個月,很多偏遠地區甚至都沒有見過這種紙幣。比“綠一角(含背綠和背綠水印)”還要早的“一角棗紅”也是基于類似的原因造成存量稀少,但由于流通時間從1962年4月20日貫穿到1972年11月20日,長達9年多,存世量比 “綠一角”多,因此價值沒有后者大。
歷年的市場行情顯示,1999年,第三套人民幣大全套(7種面值14種圖 案)人民幣(全品)的收藏價為1000元,2001年1800元,2003年漲到2000元左右,2004年沖高至3100元,2005年繼續上揚至 3980元,2007年已破8000元關口,如今已達2.28萬元。
同版本的小全套(全品)價格要相對較低,第三套人民幣后3位同號售價2800元,而在2007年時,僅為230元,整套包括:大團結10元一張、煉鋼5元一 張、車工2元一張、女拖拉機手1元一張、5角2角各2張、1角4張、五分1張、貳分1張、1分1張共計15錢幣,面值19.88元。與2000年退出流通 市場時相比,11年時間,已經上漲了1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