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票”:中國郵政史上第一套紀念郵票
1894年,清代海關郵票郵政為紀念當時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發行了一套“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紀念郵票,它不僅是我國海關試辦郵政時期發行的最后一套郵票,也是我國郵政史上第一套紀念郵票,因而在我國郵票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封建時代,皇帝、太后的生日尊稱為萬壽節,所以這套郵票后來就被稱為“萬壽郵票”。
“萬壽郵票”全套9枚,6小3大,每枚圖案各不相同,是我國第一套多圖郵票,同時又是我國第一套知道設計者的郵票,它的設計者就是海關造冊處的德籍職員費拉爾。費拉爾(R.A.deVillard),德國籍,約生于1860年,1892年
9月進入海關造冊處工作,任試用供事。此人善繪畫,通音樂,懂英語、法語,也懂點中文。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頗有興趣,對陰陽八卦、篆文書法等都有涉獵。當時擔任造冊處稅務司的葛顯禮顯然很賞識他,故把設計郵票及監制郵票的工作都委托給他。從1894年發行的“萬壽郵票”,到以后發行的加蓋改值票、蟠龍郵票,以及郵資明信片等,幾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時,他還為上海、鎮江等地的商埠郵政機構設計、印制過郵票。
“萬壽郵票”在設計和印制等方面比大龍郵票和小龍郵票更為成熟,高面值的郵票圖幅稍大,這也是當時世界各國郵票設計中的通行做法。“萬壽郵票”的9種面值,適應了當時郵政業務發展的客觀需要,反映了郵政事業前進的腳步。由于“萬壽郵票”面值種類較多,圖案各異,最初發行時全套已有9枚,但如與數年后的再版票和加字改值票等相加,合計可達70余種票品。“萬壽郵票”的這些特點,使其長時間地吸引著集郵愛好者,也成為集郵專家們廣泛研究的對象。
“萬壽郵票”的面值和圖案分別是:
1分銀,紅色,中間是五蝠圍繞的古體“壽”字,上邊是牡丹花圖案,下邊是靈芝花。
2分銀,寶石綠,中央是龍的圖案,其上是繡球花。
3分銀,明黃色,中央是龍的圖案,其上是蟠桃。
4分銀,玫瑰紅,中間是龍的圖案,上方是牡丹花。
5分銀,鉻黃色,中間是鯉魚,上方是靈芝花,下方是萬年青。
6分銀,棕色,龍圖案,上面是萬年青。
9分銀,暗綠色,中央是五蝠圍繞的古體“壽”字,躍立的龍分別在兩側。
12分銀,桔黃色,中央是“大清國郵政”篆體字,躍立的龍每側一條,牡丹花在其上方。
24分銀,洋紅色,中央是航船,蟠桃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