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一角的收藏投資
第二套人民幣53年一角,是新中國貨幣史上的第一角,它的產生讓紙角券在中國的經濟建設上影響至今,作為新中國貨幣史上的第一角,它的歷史地位極為重要,它的產生翻開了新中國貨幣史上新的一頁,同時紙角券的出現改變了新中國貨幣發行的舊有模式,對中國的經濟建設產生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從理論上來講,與53年一角同時發行的其它角券,雖然發行時間相同,但顯然面額為一角的53年一角的代表性更強,更突出。從以53年一角為代表的第二套紙幣的紙角券開始發行至今,紙角券曾是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如今流通的紙角券雖已成為輔幣,但紙角券曾產生的歷史影響不會因為紙角券現在的流通作用減小而被遺忘。現在紙角券已停止印制,且最終會完全退出流通,不再對社會產生影響,但是它對歷史產生的影響,光輝的歷程,會被完整載入史冊,而作出歷史第一角的53年一角,它的歷史價值與歷史地位更是突出。
以53年一角為代表的第二套紙幣角券的產生,是新中國建國后新政權智慧的體現,直接改變了流通貨幣原有的狀態,是紙角券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開始,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紙角券退出歷史是必然的選擇,但紙角券曾作為流通貨幣的基礎,仍然將對歷史產生著影響,因為它會成為新中國流通貨幣史發展的歷史依據或部分歷史依據,更是我們今后發現歷史與學習歷史的依據。
53年一角通稱為黃一角,它的設計非常巧妙地突出主題,雖然主圖案為耕地,但展現了農業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圖景,其金黃色的顏色,就如看到豐收中的金黃色稻谷,讓人感覺到農業發展與建設家園的金色希望。
53年一角,很清晰地讓我們認識到在數十年前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農業的高度重視,表明了農業就是立國之本,體現出了國家對農業發展現代化的重視與規劃發展思路早已存在,今天雖然農業已被工業發展所淹沒,但沒有農業發展,工業發展不論如何繁榮,都只是泡沫,因為沒有工業發展,中國最多也只是落后一點,但如果沒有農業的發展,中國就不只是落后一點的問題。農業與農業發展歷來被國家重視,雖然今天工業發展的聲勢超過農業,但在數十年年后的今天農業依然是立國之本,仍然是國家發展的基礎。
53年一角的歷史已走過了數十個春秋,雖然它的存世量較少,收藏價值與歷史價值非常突出,但它的市場價值并不突出,市場價值明顯處于較低的位置,因為真正認識到它的歷史價值的人仍然較少。現在黃一角的市場價值不過區區130元左右,以這點投入就能擁有一段珍貴的歷史資料,就能感覺到歷史,學習到歷史,這樣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當然歷史不能夠以金錢來衡量它的存在價值,但是當眾多的歷史資料成為市場追逐的對象,就連一些新發行,沒什么收藏價值與歷史價值的東西,價格也高不可攀時,作為歷史價值極高的黃一角的市場價值卻在市場的沉浮中如此的低,不能不讓人感嘆。但是我相信黃一角及第二套紙幣最終會成為市場追逐的明星,因為不論是收藏,還是收藏投資,歷史價值與收藏價值是其繼續生存的基礎,因為收藏的本義就是以歷史為準則,如果紙幣沒有收藏價值與歷史價值,誰會收藏紙幣?誰會投資紙幣?
53年一角雖然不是文物,但它所突出的文物價值與文物性質,已經具備了文物的資格,它的收藏投資前景更被不少人看好,現在53年一角的市場價格其實很低,目前市場上已有不少的收藏投資者進入收藏投資,交易量明顯較08年未大很多。相信53年一角的市場價值重新漲到二百元或三百元的日子不遠。但對于53年一角的收藏投資一定要長期堅持,才能夠獲得高額的收益,不能夠以炒作投機的目光看待。
在黃一角的收藏當中,其編碼與印章又可細分至粗體與幼體,其中粗體存世很少,明顯較粗大,正背面的凸凹感極強,相信應該是在印刷中機械印制壓印的力度較大及油墨的覆蓋較完全有關,從收藏價值角度來說,這只是一種趣味版本,不論粗體的存世有多稀少,其收藏價值與幼體是一致的,因為紙幣的收藏價值是體現在紙幣的歷史上,而不是編碼與印章上。第二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