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版50元--未來的軟黃金
軟黃金:80版50元未來上漲百倍不是夢
隨著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的投放,第四套人民幣主幣逐步退出流通領域指日可待,第四套人民幣進入收藏領域是必然的趨勢。第四套人民幣的投資也成為收藏投資的熱門話題。尤其是80版50元大鈔行情再漲,成為收藏家們看好的績優品種,因為其本身是茶黃色被稱為舉世稀有的“軟黃金”,未來身價上漲百倍不是夢。
(第四套人民幣80版50元正面)
第四套人民幣紙幣共發行了9個券種14個版別。其中輔幣3個券種,分別為1角、2角、5角券;1元券3個版別,分別為1980年版、1990年版、1996年版;2元券2個版別,分別為1980年版、1990年版;5元券、10元券均為1980年版;50元券、100元券均有2個版別,分別為1980年版、1990年版。從目前還在市面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幣看,1980年版50元券在流通券中已難覓蹤影,1980年版100元、貳元券、1元券品相稍好的已稀見。從收藏投資的角度切入,目前正是收藏投資第四套人民幣的最佳時機。
(第四套人民幣80版50元背面)
關于第四套人民幣收藏投資問題,試作如下投資分析。
一是因為在第四套人民幣14個券別中,發行量最少的是1980年版50元和100元券。據測算,50元券發行的冠號為24個,其中有一個補票冠號JZ,補票使用量很小,按每個冠號發行一億張計算,1980年版50元券投放量不足20億張;1980年版50元、100元券投放后使用了幾年換版,至今已26余年,絕大部份券已在使用過程中回籠銷毀,現存世的新券已很少,可見80版50元的本身就具有領頭雁基礎條件。
二是因為雖然第四套人民幣80版50元發行量總量不大,但由于當時人們并不象現在這么富裕,加上電子貨幣上不發達,人們購物時多持50元的較100元大鈔機率更多,作為主幣消耗量很大,磨損比百元幣嚴重,保存下來的很少,成刀成捆的已很難見到,相信今后第四套人民幣收藏市場如走好,80版50元券必首當其沖成為黑馬張,雖然面額較大,其回報率也同樣會很高。
三是因為當時沒有設計機讀技術,這給當時點鈔計算帶來不便。為此國家隨之發行90版50元,對毀損嚴重的80版開始陸續回收銷毀,庫存量幾乎為零,進一步強化了第四套人民幣的領頭羊和黑馬張的地位。
四是因為前幾套人民幣收到了收藏者的歡迎,集第四套人民幣冠號大全的人數眾多,又消耗了一部分留在民間的50元幣種。由于各冠號投放的先后,早期投放的冠號經過二十多年的流通使用,絕大部份已存世稀少。
五是從審美藝術的角度看,這張人民幣設計印刷都很精美,50元正面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體現了我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國體和政體性質。第四套人民幣主幣50元背面主景取材于我國的名山大川黃河壺口瀑布。背面的黃河是華夏誕生的搖籃,襯托國徽的則是漢族古代紋飾,這和華夏文化一脈相承,文化藝術氣息十分濃厚。而收藏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蘊含的豐富的文化藝術價值。
六是人們的心理影響促使它成為佼佼者。我們知道中國人都有種從眾心理,一旦被大家看好的東西,尤其是被業界看好的品種,人們都會跟著看好,繼而爭相選購收藏,沉積在收藏者手中的就越多,市場上就越稀有,無意中就會促使其價值升級。這一勢頭說明,人們對80版50元寵愛有加,收藏的隊伍會越來越大。
綜合上述,據行家估計不久的將來,這套紙幣經歷了30年后,也就是三五年,一旦國家宣布其退出流通,這張大鈔短期內就會身價百倍,達到數千元一枚,遠遠會超過第三版的棗紅一角水印,成為僅次于第二套10元工農像的稀有品種。80年50元顯然還處于原始的收藏階段,有眼光的收藏家早已悄悄建倉,靜待時機,一旦出手,中華大地又會冒出一大批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數年后那個收獲的季節,你是否還愿像今天這樣空嘆過去的機會悄悄溜走呢?
有人對四版龍頭幣80版50元做過詳細的分析和研究(見《80版50元堪稱“軟黃金”,未來上漲百倍不是夢》),筆者認為這一論述有理有據,雖然有待時間的檢驗,但其預測的大趨勢不會錯,80版龍頭幣的地位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當然,有人說,目前第四套人民幣畢竟還未退出流通,但這并沒有多大關系,因為流通分為實際流通和虛擬流通,實際流通是就其功能來講的擔當著主要的交換、儲存和世界貨幣功能的流通。虛擬流通則是名以上在流通,實際上因存量較少已不再擔當貨幣主要功能,而是僅僅起一種過渡和補充的次要零星作用,或者已在現實中不在發揮作用。就第四套人民幣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講,目前發揮的功能作用已微乎其微,這就必然決定其進入收藏階段。
第四套人民幣